文章来源:健康时报 2021-03-18 19:19
小文今年5岁了,是个好动的孩子。在家也没时停,一会儿摸插座,一会儿玩水浑身搞湿。宝妈有时候在做饭一不留神,转头就看到本该在沙发上看动画片的小文拿着遥控器去水龙头洗,把宝妈吓得连呼带喊的把小文叫住。一天幼儿园老师打电话来说,小文在幼儿园和其他小朋友抢玩具,把同学的眼睛抓伤了。宝妈立刻赶去幼儿园和同学家长道歉赔偿。小文好动的性格简直让宝妈头疼不已。
案例中的小文,毫无疑问是一个天真好动的孩子。很多宝妈认为,像这种情况就应该适当责罚小文,让小文“听从”了,就不会再犯了。但是小文还是一个懵懂无知的年纪,他遵循幼稚的天性,总做一些错误的行为,责罚虽纠正其行为,却未必让其心服,甚至在幼儿不明所以的情况下受到责罚后会留下心理阴影。
在蒙台梭利儿童教育经典《发现孩子》中提到:“我们习惯于用成人自以为是的思想和方式来解释孩子的行为,用自认为正确的方式对待和教育孩子......却忽略了孩子这个特殊群体真正需要的究竟是什么。”
为什么幼儿犯错需要科学的教育呢?
1. 由于七岁以下的幼儿基本都是遵循其幼稚的天性,充满幻想,对现实成人制定的规则无法理解。每个幼儿的内心都有一个天真的王国,却无法核对现实,所以时常容易“越线”做一些违反规则的事情。而如果父母对此无论是使用暴力的语音或者行为,都将给幼儿幼小的心灵带来伤害。
2. 科学育儿更有利于幼儿的成长发育。因为每个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都有相对应不同特点,而每个孩子又有其独特的个性。就像需要根据科学的指引下,宝宝在4至5个月可以吃米汤,7至8个月可以肉末粥一样,都是科学的循序渐进的。所以,就算孩子犯错也是需要循序渐进的教导的。
案例:
日常生活中孩子打破瓶子,是司空常见的了。小宝今年7岁,在家喝牛奶不小心把杯子掉地上了,刚拖完地的宝妈A看着满地的牛奶流的到处都是,一时气愤就把小宝数落道:“你怎么连牛奶都拿不稳?”说完急匆匆的拿起拖把牛奶拖干净,也没管小宝一脸无措的站在那里。这天宝妈A带着小宝去宝妈B家做客。宝妈B也有一个7岁的孩子小林。小宝和小林在房间玩着,看见最后一杯橙汁两人抢夺之下,不小心把橙汁洒地上了。宝妈B看见后,温和的说:“你们在玩什么游戏?玩完了记得拿抹布把地上橙汁擦干净哦,抹布也要洗干净哟~”说完就走了。小宝小林就嘻嘻哈哈的跑去厕所拿抹布洗杯子去了。在客人走后,宝妈B 耐心的询问小林白天打撒橙汁的事情,然后平和的摸摸小林的头微笑道:“林林,你看橙汁打撒了没得喝多可惜,如果你拿多一个杯子一人分一半,不就可以一起喝了吗?为了预防林林下次还拿不稳杯子,我们一起来做“拿杯子”游戏吧~”小林高兴的深以为然。
对于7岁以下幼儿,如何科学育儿?
1. 设限
案例中的两位宝妈都有给孩子设限,均让孩子清楚的认识到打破瓶子是不对不好的。正如“无规矩不成方圆。”这个社会处处的大家必须遵守的规则,给孩子适当的“设限”,才能更好的成长和适应社会。幼儿还小,更应该给幼儿清楚的“设限”,那么“设限”应该设在哪里?设在什么程度呢?那就需要根据每个宝妈的育儿观念不同给幼儿设限了。最严厉的“设限”应该是让幼儿清楚认知危险的事情决不能做,其他道德方面的引导可适当“设限”。
2. 允错
案例中的宝妈B就是很好的正面教材。在孩子的成长过程,可能经常犯错,但是每一次犯错都有可能都是孩子成长的转折点,如果父母使用暴力语言责骂虽已纠正行为但有可能使孩子心灵受伤性情逐渐变得怯懦。父母应该用理解和包容的心正确看待孩子的无心之失,允许孩子犯错,进而像案例中的宝妈B一样引导孩子认识到错误,并想办法纠正错误。如果孩子已犯错,错误已造成,我们教育的目的而非像宝妈A一样直接帮孩子弥补错误,应是教育孩子如何弥补错误,下次不重复犯同样的错误才对。
3. 言传身教
案例中的宝妈B在孩子小林犯错之后,用幼儿易懂的语言,耐心引导小林明白自己的错误之处,并通过游戏的方式启发孩子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这是言传身教的典型例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是敏感且善于观察的,尤其是幼儿期,父母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而幼儿这个阶段尤其喜欢模仿成人。对父母来说,身教比言传更难也更重要。